有一個還不錯的專長,卻不知道如何把它變成真正的收入嗎?看著別人成功開課,你或許也曾心動,但腦中總會浮現各種阻礙:「我沒名氣、沒課綱、也沒學生,真的有人會來上我的課嗎?」

如果你有這些困惑,那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。

這不是一篇空泛的理論文,而是我從零開始,靠著「AI 寫程式」這個技能,成功開辦收費團課的完整實戰攻略。我將會毫無保留地分享:

  • 如何找到第一批「鐵粉」學員,即使你完全沒有名氣。
  • 如何從零開始,打造出市場真正需要的課程。
  • 如何從免費教學,順利過渡到第一筆收費訂單。
  • 如何建立一套讓舊學員幫你招生的「自動分潤系統」。

讀完這篇文章,你將得到一套清晰、可複製的行動藍圖,讓你把腦中的知識,變成口袋裡的收入。無論你想教的是設計、寫程式、行銷,還是任何專業技能,這裡的經驗都能直接套用。

第一步:從免費教學累積信任與種子學員

任何課程的起點,都是找到第一批學生。

我的策略很明確:以終為始,先有名單,才有機會變現。

為此,我選擇在當時流量最活躍的社群平台 Thread 上,持續分享自己用 AI 寫程式的作品,來吸引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目標受眾。當貼文的迴響逐漸熱烈後,我便順勢推出「免費教學」,並附上報名表單,目標是將這些得來不易的流量,轉化為一份精準的「種子學員」名單,並藉此測試市場水溫。

然而,免費的門票,也意味著得面對一個現實問題:如何篩選出真正有心想學的人?為此,我刻意將問卷設計得更有鑑別度,裡面包含了幾個關鍵問題:

  • 你目前的工作背景是什麼?
  • 接觸過哪些 AI 工具?
  • 是否學過程式設計或自動化工具?

這些問題不只是為了篩選,也讓填表的人有機會停下來想一想:「這堂課真的適合我嗎?」如果在回答時感到吃力,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提醒,讓他們能判斷現在是否為最佳的學習時機。

對我來說,這樣的設計也有很大的幫助。除了能找到真正有學習動機的學員外,還能從大家的背景和經驗中,慢慢拼湊出這個領域的輪廓。這些資訊,成為我後續設計課程時最寶貴的參考。

第二步:以學員需求為核心,打磨課綱

萬事起頭難,尤其是在沒有任何課綱的情況下。最初的教學,更像是陪練。我只是把自己會的 AI 寫程式技巧,根據學員當下的問題,即時給予解答和示範。這種方式雖然很個人化,但坦白說,也相當耗費心神,而且不成系統。

真正的轉變,發生在教了大約五個人之後。我開始發現,無論背景如何,學員們卡關的地方、感到困惑的問題,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。這讓我意識到,是時候把這些散落的經驗,整理成一套有系統的教學框架了。

於是,我開始動手整理。把常見問題、必備技巧、學習路徑都記錄下來,形成第一版非常粗糙的課綱。接著,我用這個課綱去教下一位學生,然後根據他的反應和回饋,再回來修改。

這個過程,就像是不斷打磨一個作品,也是一個正向的飛輪循環:

  • 現場教學:直接面對學員,測試教學效果。
  • 觀察回饋:找出學員卡關的地方。
  • 修正課綱:優化內容,讓流程更順暢。
  • 再次驗證:用更新後的版本,提供更好的教學。

整個免費教學階段,我用這種方式一對一地教了 20 位學生。每次都是實體見面,平均教學時數約 2.5 小時,還不包含交通和備課。
這樣反覆實作與調整,讓我累積了超過 50 小時的教學經驗,也終於打磨出一份真正貼近學員需求的課綱。

第三步:從口碑到訂單,啟動第一場收費團課

隨著課綱打磨得越來越完整,學員的正面回饋也給了我充足的信心,我決定是時候將這套模式商業化,從收費的一對一教學開始。

沒想到,就在我準備啟動計畫時,一次和學員 Michelle 的閒聊,意外開啟了新的可能。她聽我分享完未來的規劃後,興奮地說:「太好了!我剛好有幾個朋友也想學,要不要我幫你揪一團,直接開班?」

Michelle 的這個提議,不僅解決了最初的招生問題,她甚至主動包辦了聯繫、收費等行政瑣事,讓我能完全專注在課程準備上。

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口碑的力量。免費教學時累積的信任和成果,成為最有力的招生工具。當學員願意把課程推薦給身邊的朋友,甚至親自下場幫忙成團,這份肯定遠比任何廣告都來得真實、有力,也讓我的第一場收費團課,就這樣順利啟動。

第四步:打造分潤閉環,讓學員成為你的推廣夥伴

第一次團課順利開起來後,我開始思考,如何讓這個教學事業形成正向循環,讓更多人自發性地參與推廣。這時,「課程推薦分潤機制」就成為關鍵。

不過,這個推薦分潤機制並不是對所有上過課的學生開放。只有那些「有練習、有成果」的學員,才有資格獲得專屬推薦連結。

這個小小的門檻,是為了確保推薦人本身對課程有深入體驗,也真的從中獲得成長。這樣一來,他們在推薦課程時,能以自身經驗現身說法,讓推薦更具說服力,也能維持課程的品質與口碑。

當這些有成果的學員推薦朋友來報名課程並成功付款後,推薦人就能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潤獎金。這不僅鼓勵學員主動分享課程,也讓他們有機會回收甚至超越當初的學費投入。

實際上,有些學生真的很積極推廣,靠著分潤獎金,最後拿到的金額甚至超過了自己當初報名課程所付的學費。這樣的設計,讓學員從「消費者」變成「合夥人」,大家一起把這個學習社群做大,也讓課程的影響力持續擴散。

這個閉環機制,讓每一位有成果的學員都能成為推廣者,既提升了課程的曝光度,也讓學員獲得實質回饋,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的生態系。

總結:從專長到事業的旅程

從一個單純的技能分享,到打造一個能持續運營的教學事業,這段旅程並非一蹴可幾。回顧這段路,我認為關鍵在於:

  1. 從免費分享開始:勇敢地跨出第一步,用價值吸引最初的種子使用者。
  2. 以需求為核心:放下自己的專家姿態,真正傾聽學員的需求,並以此為基礎打磨課程。
  3. 打造口碑與閉環:透過優質的教學建立信任,並設計機制讓滿意的學員成為你最好的推廣夥伴。

這套方法不只適用於 AI 寫程式,無論你的專長是什麼,只要你願意分享、持續優化,都有機會將它變成一門有價值的事業。


如果我的分享讓你對 AI 寫程式產生了興趣,想要入門 Vibe Coding,這邊提供兩種方式:

1. 免費線上講座:踏出第一步

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 AI 寫程式,想先了解它能為你帶來什麼改變,歡迎參加我們的免費講座。我會帶你快速了解 AI 寫程式可以做到哪些驚人的事,並分享一些馬上能上手的入門技巧。

👉 點此報名免費講座,開啟你的 AI 程式學習之旅

2. 實體工作坊:掌握實戰開發力

如果你已經準備好,想直接學習如何親手打造一個軟體,你可以參加我們 3.5 小時的實體工作坊。在這堂課中,你將學到完整的開發流程,課後就具備打造軟體的基本能力。

👉 點此報名 3.5 小時實體課,打造你的第一個 AI 應用

無論你選擇哪條路,都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你,開啟屬於自己的可能。

關於作者

阮柏燁

教學者,6 年程式教育經驗。相信運算思維是未來的重要核心能力,透過學習程式,可將專業知識放大,並在各自領域中發揮更大影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