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有些創業者能成功,有些卻失敗?最近我參加了「資本新手村」的講座,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觀點。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。
這場講座從兩個簡單的問題開始,讓我們快速進入資本的世界。說真的,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,但其實背後有很多學問。
1. 初探資本世界
第一個問題:純粹的數字計算
講座一開始就問我們:如果有人要用 100 萬買你公司 10% 的股份,或是用 100 萬買你公司 25% 的股份,你會選哪一個?
這題其實很簡單,就是算數學。第一種情況,公司價值是 1000 萬。第二種情況,公司價值是 400 萬。所以第一種比較好,對吧?
第二個問題:投資人的影響力
接著問題變得更有趣了:如果是三個大媽要用 100 萬買你公司 10% 股份,或是祖克柏要用 100 萬買你公司 25% 股份,你會選哪一個?
按照剛才的邏輯,三個大媽給的估值比較高,應該選她們。但是,祖克柏除了錢,還能帶來很多其他價值。比如說,他的人脈、他的經驗、他的名氣。這些無形的價值,可能比 600 萬的差價還重要。
2. 真實世界比想像中複雜
估值不是一切
回到第一個問題,其實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。如果你的公司真的只值 500 萬,那麼兩個選項都不對。第一個選項(1000 萬估值)是買貴了,第二個選項(400 萬估值)是買便宜了。
你可能會想,被買貴不是好事嗎?其實不一定。如果投資人用過高的價格買你的股份,他們對你的期望也會更高。當你達不到這些期望時,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,甚至影響未來的融資。而且,過高的估值也可能讓你在後續輪次中遇到困難。
投資人的價值不只是錢
選擇祖克柏,因為他除了錢之外,還有背後許多的資源。但...這樣選就完全是對的嗎?
當我們只考慮數字時,會覺得三個大媽的條件比較好。但實際上,投資人的價值不只是錢。除了資金,他們還能帶來人脈、經驗、指導等無形價值。這些價值很難量化,但可能比 600 萬的差價更有價值。
不過,選擇知名投資人也有風險。有名的公司,如果有心,可以直接把你吃掉。他們有足夠的資源和影響力,可以輕易收購你的公司,或者用他們的資源把你擠出市場。只是「被吃掉」這件事,對每個人來說是好是壞,也是見仁見智。有些人希望保持獨立,有些人則希望被大公司收購。
3. 我的思維轉換
對我來說,股權、估值這些概念不是太複雜,只是不是我生活中會接觸到的。但...這樣就不需要了解資本思維嗎?那肯定不是的。
我發現,其實資本就是一種交換。只是這種交換被量化成具體的數字,比如 10%、500 萬。其最根本原因在於交換,利用交換,讓資源可以彼此更做到更有效的利用。
為什麼這樣想?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,到處都是交換。你幫朋友搬家,朋友請你吃飯;你教同事技能,同事分享他的經驗;你提供服務,客戶付你費用。這些都是交換,只是沒有被量化成具體的數字。
當你有了資本思維,就能更好地和別人談資源交換。你知道如何評估自己的價值,也知道如何評估別人的價值。你知道什麼時候該讓步,什麼時候該堅持。你知道如何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,而不是一次性的交易。
這種思維轉換,是我參加講座後思考的結果。我開始理解資本世界的運作邏輯。
4. 老闆思維進化三階段
除了投資問題,講座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闆思維的進化過程。從勞力思維到系統思維,再到資本思維,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重點,也決定了創業者能走多遠。
第一階段:勞力思維
這個階段的老闆習慣自己動手做所有事情。雖然很努力,但很容易遇到瓶頸。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,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無限擴張。
第二階段:系統思維
進階的老闆開始建立團隊和流程,讓系統來取代自己。這樣可以複製成功模式,但還是需要持續投入人力成本。雖然比第一階段好,但擴張速度仍然有限。
第三階段:資本思維
最高階的老闆懂得用資本來加速複製成功。他們不只用自己的錢,還會找投資人、合作夥伴,用別人的資源來放大自己的事業版圖。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公司能夠快速成長,而有些公司卻一直停留在小規模的原因。
階段跳躍的實際運作
不過這裡有個很重要的觀念:這種階段的跳躍,不是說你已經有資本,那就從此完全不需要用勞力。講座中 Gary 有提到,每跑一個系統時,肯定也是自己先下去跑過一次。
這讓我想到自己的經驗。不管客戶的問題有多少,我都認為應該以真人客服為主去服務,而 AI 只是輔助。因為這樣才有辦法知道自己的系統跟服務哪裡有可以改善的地方。
任何一個系統剛開始孵化時,自己都要下去至少跑過一輪,等跑順了之後,才上系統。接下來要更擴大,才是資本。
5. 四種人格類型分析
了解思維進化後,接下來要認識的是四種人格類型。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優勢和盲點,了解自己屬於哪一類,能幫助我們發揮優勢,避免盲點。
我的測驗結果
在講座中,我也做了測驗,結果是「賭徒型創業者」。這個結果很準,因為工程師通常都是這樣。
我的測驗結果:賭徒型創業者
團隊互補很重要
基於我的測驗結果,我現在的想法是:強盜型的人做的事情,我完全不會。所以如果我要找合作夥伴,就該找強盜型的人來補齊。
這種互補思維很重要。成功的創業,往往是不同人格類型互相搭配的結果:
- 賭徒 + 強盜:策略分析搭配執行推廣,理論與實踐結合
- 烈士 + 軍官:使命感搭配制度建設,理想與現實平衡
- 賭徒 + 軍官:市場判斷搭配流程管理,創新與穩定並重
- 強盜 + 烈士:行動力搭配同理心,效率與溫度兼顧
6. 政府投標的案例:我們太早了
最後,講座分享了一個 2015 年政府 SBIR 投標的案例。這個案例完美詮釋了科技創業者經常遇到的問題:「我們太早了」。
三個投標項目
當時有三個項目在競爭:自行車架分析(大公司的傳統製造業升級)、蛋捲盒子(在地知名公司的包裝改良),還有醫療數據分析(新興的醫療科技)。
評審結果讓人意外
講座現場問大家:「如果你評審,會選哪一家?」大多數人都選了醫療數據分析。因為醫療領域價值高,數據分析是未來趨勢,技術含量高。
但結果是:我們都猜錯了。Gary 正是當年醫療數據分析的提案人,他的項目沒有獲選。最終獲選的是自行車架分析和蛋捲盒子。
「我們太早了」的困境
醫療數據分析項目失敗的原因很簡單:技術太超前,評審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其價值。風險較高,新興技術有不確定性。成果難以預期,需要時間驗證。缺乏實體展示,不像蛋捲盒子那樣直觀。
這個案例告訴我們,時機很重要。即使技術先進,時機不對也可能失敗。政府評審更重視風險控制和可預期性。技術領先市場太多,反而可能成為阻礙。
7. 我的心得總結
參加這場講座,我學到了很多。資本思維其實就是交換思維,只是被量化成具體數字。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,能幫助我們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。技術先進性固然重要,但時機和溝通更重要。
最重要的是,我意識到要更積極找人合作。不管是創業還是工作,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。透過合作,我們可以互補彼此的優勢,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。這也是為什麼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這麼重要,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找到最適合的合作夥伴。
如果你也想了解自己的創業人格類型,或者對資本思維有興趣,建議你也可以參加類似的講座。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