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在教 AI 寫程式課程時,很多學員都會問我:「老師,到底要用哪個 AI 工具比較好?」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之前聽一位教練分析台灣咖啡市場的內容。

那位教練說,台灣咖啡市場其實很殘酷。真正想喝精品咖啡的人很少,大部分人只要快速便利(7-11、全家),另一批人要的是舒服的感覺(星巴克、路易莎)。聽完之後,我突然想到:AI 寫程式的工具選擇,會不會也有類似的邏輯?

我的觀察:AI 工具就像咖啡店

我開始把學員們的需求和咖啡市場做對比。發現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有些人只要快速解決問題,有些人想要完整的開發體驗,還有些人追求專業的程式架構。

當然,這種類比可能不夠精確,但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察角度。讓我試著把咖啡市場的分法套用到 AI 寫程式工具上,看看會得出什麼結論。

咖啡市場告訴我們什麼?

一位教練對台灣咖啡市場的分析很準:台灣咖啡市場的現實很殘酷,真正想喝精品咖啡的人很少。大部分人只要快速便利(7-11、全家),另一批人要的是舒服的感覺(星巴克、路易莎)。

這兩個群體佔了市場的大多數。所以大公司就專注做這兩個市場,用通路做到極致的壟斷。

教練對咖啡市場的分析

圖:教練對台灣咖啡市場的分析

教練說得很直接:去星巴克和 7-11 的人,其實沒有那麼在乎咖啡好不好喝。只要把店開得到處都是,用標準化的流程,就能把市場吃下來。很多小咖啡店老闆不懂這個道理,咖啡再香再好喝,也只能賺點小錢。

AI 寫程式市場的相似模式

如果把咖啡市場的分法套用到 AI 寫程式上,我們可以發現三種不同的工具類型。每種都有特定的用戶群體。當然,這種類比有其限制,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市場結構。

快速便利型:線上 AI 工具(7-11 級別)

就像 7-11 咖啡一樣,大部分的人要的是「快點解決問題」,不是「完美的程式碼」。這就是為什麼 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 這些線上 AI 工具這麼受歡迎的原因。

這些工具最大的優點就是便宜又好用。只要有網路,打開就能寫程式。雖然有使用次數限制,但過一陣子就會重置,基本上不用錢。而且不用安裝任何軟體,打開瀏覽器就能用,超級方便。雖然一次只能生成 1000 行以內的程式碼,但做個小工具已經很夠用了。

就像 7-11 的咖啡機一樣,標準化、快速、到處都有。這些工具不需要你懂什麼複雜的技術。不需要知道 AI 怎麼運作,只要會說出你想要什麼,AI 就能幫你寫程式。當然,這種便利性也有其技術限制。

儀式感型:AI 編輯器(星巴克級別)

星巴克賣的不只是咖啡,還有「體驗」和「品牌價值」。在 AI 寫程式領域,這就像 Cursor、Windsurf 這些 AI 編輯器。給你完整的開發環境,還有那種「專業感」。

這些 AI 編輯器功能很完整。有程式碼顏色標示、自動補齊、錯誤檢查等等,AI 功能也整合得很好,用起來很順手。雖然要付費,但功能更強,能生成的程式碼也更長。根據我的觀察,Cursor 這種等級的編輯器,不只是工程師在用。連 PM、UI/UX 設計師,還有那些很會用 Notion、Canva 的人也會用。

精品型:高端 AI 工具(精品咖啡級別)

就像精品咖啡愛好者一樣,專業工程師相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是少數。在 AI 寫程式領域,這就像一些高端 AI 工具。主要就是給專業工程師用的,因為工程師會在意程式的架構、開發效率,以及程式碼的品質。

這些高端工具能處理很複雜的程式架構和計算問題。生成的程式碼品質更好,更符合專業標準。它們提供更深入的技術支援和客製化服務。雖然價格比較貴,但專門服務那些想要用最有效率方式開發的專業工程師。

就像精品咖啡店一樣,這個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小。是跟所有用過 AI 寫程式的人來比。但對於那些重視程式架構和開發效率的專業開發者來說,這些工具確實有其價值。

AI 寫程式的大眾市場趨勢

基於前面的分析,我們可以嘗試預測 AI 寫程式未來的發展方向。根據目前的趨勢,AI 寫程式可能會走向大眾化。就像咖啡市場的演變一樣。

線上平台會變成主流

如果 AI 寫程式真的要走入大眾市場,那麼線上平台很可能會成為主流選擇。就像 7-11 咖啡在台灣到處都有。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 這些線上 AI 工具可能會變成大部分人的選擇。

為什麼會這樣?因為用起來太簡單了。不用安裝軟體,打開瀏覽器就能開始。大部分功能都免費,付費版本也不貴。隨時隨地都能用,不用管什麼設備。而且平台會一直改進,你自動就能用到最新功能。當然,這種便利性也伴隨著一些限制。

在我的教學經驗中,我發現大部分學員都很實際。他們不需要什麼高深的應用,也不在乎程式碼寫得好不好。只要能用就好。他們只要做出能改善日常生活的小工具,希望能夠快點得到解決方案,而不是去學技術。

小工具其實很有市場

就像 7-11 的咖啡雖然不是最頂級的,但因為方便、便宜、到處都有,所以變成大部分人的選擇。AI 生成的小工具也可能會走類似的路。像是數據處理工具、自動化腳本、簡單網頁、分析工具等等。

舉個例子,有人用 AI 做出了一個「系統櫃參數控制器」。可以讓使用者調整櫃體的尺寸、間距,還能匯入匯出資料、控制圖層顯示。這種工具雖然不是什麼複雜的企業級系統,但對需要設計櫃體的人來說非常實用。

系統櫃參數控制器介面

圖:系統櫃參數控制器 - AI 生成的小工具範例

總結

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和猜測,AI 寫程式的未來可能會走向大眾化。就像 7-11 咖啡改變了台灣人的咖啡消費習慣一樣。在這個趨勢下,我認為最會用 AI 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會更有優勢。

如果我的猜測是對的,線上 AI 平台可能會變成主流。大眾用戶只需要專注於描述需求、測試結果、整合應用。不需要什麼深度的技術知識,只要掌握 AI 工具的操作技巧,就能做出改善日常生活的實用小工具。

想嘗試 AI 寫程式?

如果你也想嘗試 AI 寫程式,就像選擇咖啡一樣,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:

如果你想要簡單好上手,就像選擇 7-11 咖啡一樣,那可以參考入門課程。課程會教你如何使用 ChatGPT、Claude 這些線上 AI 工具,快速做出實用的小工具。不需要什麼技術背景,只要會打字就能開始。

如果你想要更完整的開發體驗,就像選擇星巴克一樣,那可以選擇進階課程。課程會教你使用 Cursor 這類專業的 AI 編輯器,做出更複雜的應用程式。適合想要深入學習的人。